“百年黨史·紅色故事”微朗讀——《八女投江》
故事主題:《董八女投江》
本期朗讀者👱🏽💂🏻:學前一系1803班李希彥
在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遊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聯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余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𓀈。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早過河。10月的北方已經十分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日軍集合了一千多人將抗聯戰士包圍。
10月10日拂曉,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臥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狀況十分危急,在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以為中了埋伏忙抽出一部分兵 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誌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狀況下💛💑,八名女戰士應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誌們👩🏿🏫🙆🏼♀️,我們是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了最後- -顆手榴彈,趁敵人臥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群眾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八女投江群雕位於牡丹江畔的江濱公園。高13米,長8.8米采用花崗巖石材雕鑿而成,八女投江四個大字由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書寫。站在這碩大的群雕前,無不使人思維翻滾,心潮澎湃🤭🙅🏻,當年八女視死如歸的事跡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裏🚡🙍🏽♀️,1984 年那裏被國家列為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女投江群雕也被批準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讀後感悟:鄧穎超說過:“為了六角錢,董老都作了檢討,現在有些人貪汙、浪費國家資產幾萬元、幾十萬元🧑🏿🏭、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呀!我們要向董老學習,牢記紅巖村的革命歷史🩳,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上世紀40年代🐣,我黨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但是這6角錢說實話,並不多⤵️。當時我黨已經是國內的第二大政黨,我軍在1945年時也已經有百余萬之多🚯🥉,這6角錢對於南方局🌤😞、對於我黨我軍來說,不過是沙灘上的一粒微塵🤽🏼♀️。董老作為我黨的重要領袖、南方局的重要領導,這6角錢對他來說,也根本不算什麽。但是董老卻將這6角錢上升到原則問題上,並親作檢討數次自我批評🏂🏽,這難道是小題大做嗎🫵🏻?這恰恰反映了董老及無數革命先烈的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𓀆,若是沒有他們這種敢於較真敢於自我批評的革命精神,就沒有我們如今的新中國👟。